內容註: |
, CH1, □自序, CH2, 兩岸攜手,建構世世代代和平, CH3, 實踐《國統綱領》是慶祝國慶的最佳獻禮, CH4, 荒謬!所謂「一買台集團」!, CH5, 向省籍情結說再見, CH6, 向連內閣獻策兩岸關係尋求持久和平,持續成長, CH7, 促進兩岸關係的應有認識, CH8, 兩岸和平一方放棄武去刃,一方不求台獨, CH9, 挑戰性外交不如直接與中共談判, CH10, 不能不談一個中國, CH11, 中華民國頌, CH12, 劫機犯與自由, CH13, 對當前重大國是看法新同盟會講習會演講, CH14, 兩岸要雙贏應考慮談判的可行性, CH15, 香港殖民地式民主的悲哀, CH16, 尼克森與中國, CH17, 匆將語言問題政治化, CH18, 要警惕「急統」,但更要反「台獨」, CH19, 中共對柯林頓政府現實外交政策之反應, CH20, 關於我國重返聯合國之我見在國民黨文工會座談會講話, CH21, 中共若犯台,美會幹預嗎?, CH22, 離經叛道的怪現象日本軍歌重現台灣, CH23, 不能做朋友,嘗試不要當敵人, CH24, 蔣公與金馬, CH25, 何謂「外來政權」, CH26, 江澤民八點談話之探析在國家建設發展委員會之講演, CH27, 考量大陸政策,不要忘了人道, CH28, 日本反華勢力藉馬關百年重返台灣, CH29, 兩岸該開展政治性議題談判, CH30, 維持現狀就是認同中華民國, CH31, 外交應選擇重點突破, CH32, 紅帽子悲劇,不能重演, CH33, 化解兩岸緊張關係三部曲, CH34, 李總統就職演說應有大突破之宣示, CH35, 當北京遲遲不出聲時, CH36, 不做兩岸調人,華府政策急轉彎?, CH37, 北京重新釐定對台戰略走向, CH38, 外交與內政,資源應合理配置, CH39, 中美關係沒有對峙與圍堵的空間柯林頓勢將調整對華的人權政策, CH40, 一個中國是原則而不是條件, CH41, 邀請達賴訪台,應防兩岸撕破臉, CH42, 讓「一個中國」成可操作的共識, CH43, 一個分治中國尊重歷史,反映現實, CH44, 《上海公報》與個分治的中國, CH45, 北京已採「區隔處理」的對台政策, CH46, 美中日浪漫三角與台灣的定位, CH47, 台灣因素與台灣人的悲哀, CH48, 香港回歸後的港臺關係前景, CH49, 專訪陳毓鈞談香港回歸國民黨沒做的,共產黨做到了, CH50, 北京將對台展開新一波和平攻勢, CH51, 凍省未必影響兩岸關係, CH52, 連戰移靈心願,北京終將慎重考慮, CH53, 第三次台海危機中美國的策略, CH54, 從美國人的對華情結看《妖魔化中國》一書, CH55, 國際對兩岸和平談判的期望, CH56, 北京看國民黨十五全, CH57, 北京強化對美日關係,臺北應尋對策, CH58, 兩岸進行政治談判,困阻仍多, CH59, 北京不想以李登輝為談判對象?, CH60, 台灣問題是絆腳石, CH61, 少點軍事因素,多點經濟思考, CH62, 兩岸復談,北京有備而來, CH63, 北京的一個中國底線逐漸浮現, CH64, 北京如何檢視國民黨的挫敗, CH65, 兩岸關係微妙的發展, CH66, 兩岸復談,雙方何妨各讓一步, CH67, 兩岸勢將進入談判波折期, CH68, 兩岸復談,北京採取的策略, CH69, 建構兩岸復談的互信基礎, CH70, 兩岸關係,真是和比戰難嗎?, CH71, 美中戰略夥伴關係加速發酵, CH72, 美中夥伴新世紀?, CH73, 柯林頓中國行,有尼克森影子, CH74, 江澤民推遲訪日,實另有原因, CH75, 兩岸關係發展,繫於雙方領導人, CH76, 兩岸開始營造李江會環境, CH77, 台灣提《波茨坦宣言》,對中共也有利, CH78, 辜汪會後,兩岸能融多少冰雪?, CH79, 新台灣人主義,北京將如何看待?, CH80, 汪道涵五月前不訪台的關鍵因素, CH81, 海協會組團訪美,台灣匆掉以輕心, CH82, 兩岸應簽和平協定,避免戰爭, CH83, 北京堅持臺北應回到「一個中國」立場, CH84, 台灣的明天在於追求持久的和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