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綱辯證,這是中醫裡最最基礎的概念,也是幫助我們對病人下診斷的一條準繩。陰陽為總綱,概括表、裡、寒、熱、虛、實,辨明八綱所代表的意思與性狀就能下初步的判斷,分析病人的問題所在。舉例而言,如果有一位病人這一兩天有發燒、畏寒、頭痛、鼻流清涕,舌診舌淡紅苔白,這位病人可能是風寒表症。畏寒為寒症的臨床表現,而發燒、畏寒頭痛、鼻流清涕為表症症狀,「風」則指的是外感,即感冒,這項代表的是促使身體生病的原因(病人看診又恰逢流感盛行季節,故做此判斷)。接續的討論是臟象學說,這個部分包含中醫的臟腑,因為名稱與西醫譯字使用混淆的關係,再加上中醫獨特的解釋系統,是較難理解的部分,但其實這也是最有趣的地方。在真實病人面前,並不會像書上寫的那樣,所有典型的症狀都含括,而是會混雜不同的病症,你必須開口問,有技巧性的抽絲剝繭,才能找到最終的答案。因此在問的過程之間,心裡必須要有一個藍圖,知道該問什麼問題,刪去不可能的選項,而那個藍圖的建立就是依據臟象學說的概念。中醫有四診──望、聞、問、切,原以為「切(把脈)」是最重要的部分,但經學長說明後才知曉「問」才是精華所在,其他的都是觀察、幫助下判斷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