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註: |
以連續的生命財產損失為統計指標衡量,水災自古以來就是我國最嚴重的自然災害,而且,水災發生的頻率、範圍和損失程序均隨時間而上升,特別是最近十幾年來,平均每年水災都都造成數千人死亡、千億元以上的直接經濟損失,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主要制約因素。上述事實表明了我國水災防治的迫切性和艱鉅性,但並不意味著我們對水災無能為力。隨著經驗的積累和科技水平的提高,我國常見水災的類型、季節、量級和可能危害範圍已基本確定,洪水預報預測也越來越準確。這些方面的進展為水災防治提供了前提和基礎條件。而且,在與水災的長期鬥爭中,我國水災防治的技術體系不斷擴展、完善,組織體系和制度體系在最近幾十年間以較高的速度建設和發展。只是由於宏觀環境條件的影響,經濟管理和環節還比較薄弱。因此,借鑑國外的經驗教訓,建立和發展經濟機制應當成為今後加強和完善我國水災防治體系的重點。本書對我國水災防治歷史進程的全面回顧,為今後的有關研究提供了翔實的基礎資料;本書設計的四項水災防治經濟機制可作為進一步研究的選題參考。 |